|
竹建筑開啟綠色新空間竹子作為速生材,原先在建筑領域主要充當腳手架等“臨時設備”,但隨著開發思路的變遷,現在,它具備的性能和可再生性正產生出更多價值。在不久前的第三屆竹建筑竹生活·竹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杭州邦博(BAMBOO)科技有限公司名譽院長崔?鷂蠹曳窒砹思父鼉拾咐?br/> 一個案例運用于災后重建工作。汶川地震后,崔院士參與了四川德陽奧林匹克后備人才學校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他們決定將這所專業性的體育學校變成開放性的體育公園。除了混凝土和輕鋼結構的主體建筑,在開放性上,竹材的優勢得以發揮:以竹材為開放性幕墻,成為對地方傳統材料的新型探索,學校的宿舍和食堂都有通風的竹子立面。 第二個案例探討鄉村復興。崔院士介紹,江蘇昆山西浜村,通過設計,村莊一角建起昆曲學社,活態文化成為景區亮點。崔?鸕難棺叛芯苛死デ慕諗摹⒓渥啵⒂彌窠ㄖ緯曬庥靶Ч浜俠デ莩齙南覆劍貝釓淶幕拱ㄖ竦啤U餛渲瀉芏嘣牧隙祭醋園布廡┮災癯齜⒌納杓疲绱宓奈幕首⑷肓誦略亍?/p> 第三個案例還是未完成時態,如何利用竹材料搭建出一個以咖啡和茶為主的商業空間。項目在廈門海邊,采用菱形的空間結構體,竹材的運用讓場地可以盡量少占用瀕水空間。但是,水的循環空間也對材料的消防、耐久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而竹材料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仍屬新興事物,這類材料的性能“邊界”還在不斷嘗試組合和運用。 竹的集成材是否有可替代性?運用是否有年限問題?竹材受力面情況是如何的?竹材在建筑領域的運用尚有太多未知領域。“其實也不一定必須去強調耐久性。”崔院士指出,竹材在當前階段更像是對面向未來的建筑做一個展示。呼應輕建筑、臨時建筑的理念,反過來看,竹材料建筑的可消解性也許也能為竹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敞開一條路。“我們希望竹子作為材料,不僅用于裝飾器物,還能發展為建筑界面主要的獨立體系。”他表示,竹的特質,還有許多空間去延伸、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