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享—中國花卉博覽會竹藤館时间:2022-03-30 作者: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 竹藤館為本次花博會永久場館中體量最小的展館,位于花博園主軸西側的竹藤園中。從空中鳥瞰,竹藤館沒有墻面、屋頂、門窗等建筑要素,并不像一個常規的展館建筑,而更像是一個巨大的編織竹器。如同其建筑形態的“非常規”設計,竹藤館在材料運用、建造工藝上經由建筑師、結構師和工藝師等的通力合作,研發出一系列具有獨創性的“非常規”建造方案,突破了現有園藝展覽建筑的設計范式,故此我們將本次設計實踐稱之為“非常規定制”。 非常規定制:對材料、工藝的創新探索和實驗 ▲總體鳥瞰圖 景觀雕塑式的“竹繭”造型 園區總體設計為建筑面積僅350㎡的場館規劃了近10000㎡的“竹園”用地,“館”與“園”的組合成為本次設計的顯著特征。因此,我們希望將建筑景觀雕塑化,消解墻體、屋頂、結構等建筑要素,以一種連續的、均質表達的界面圍合出形態與空間,使建筑器物化、雕塑化,以獲得類似竹藤手工藝品的藝術表現力。 設計從竹器中找形,結合花博主題,選取“繭”為原型,取“破繭為蝶”之意,擬編織層疊之形,彰顯編織竹器自然流暢的形態與細膩豐富的肌理質感,讓場館本身成為竹園景觀中的一件工藝展品。 ▲編織主體西面鳥瞰圖 ▲竹藤館入口視圖 ▲竹藤館夜間效果 編織曲面整體西高東低,懸挑面與垂直面環繞、圍合形成一個游廊空間,扭轉的頂面覆蓋形成一個具有橢圓形開口的、空間形態隨編織頂面起伏變化的庭院。設計將庭院地面下沉一層,環形的坡道順應編織曲面由西向東緩緩下沉,強化了空間隨編織面蜿蜒流轉的動勢,并將參觀路徑與編織界面的流動結合起來,形成在編織面中漫游穿梭的獨特體驗。 ▲坡道游廊 ▲曲橋 空間性編織曲面:竹與鋼的三維立體編織 利用參數化設計,我們嘗試了一種交叉編織單元從平面沿曲面方向逐漸扭轉的三維編織方式,形成具有空間深度變化與強烈光影效果的空間性編織曲面。而從方寸之間的工藝竹器,到一個跨度30米的永久建筑,我們以建構層次為依據,區分了作為主要受力單元的鋼結構形態骨架與作為附加受力單元的竹材填充構件,由此實現器物——建筑的尺度轉換,并對鋼材與竹材進行了符合各自材料特性的建構表達。 ▲編織面建構邏輯示意圖 ▲竹藤類材料編織試驗 ▲以鋼材與竹材為主體的建構表達 經過多種竹藤類材料的編織試驗,竹材的選擇最終采用新型環保的可再生復合竹材——高強度竹基纖維復合材料(俗稱“竹鋼”)。建造方式上,選取30mm 寬、5mm厚,2.5m長的竹鋼片單元,豎向上在雙層索網之間壘疊填充成面,曲面展開方向則沿鋼索拼接成與之等長的“經緯線”,同時,每根“經緯線”采用平行排列的雙層竹鋼片,間隔設置加固條,并在交叉節點處開口固定,完成兩個方向竹鋼片與索網連接節點的咬合固定,形成一體化的建構表皮,既展現了張拉索網的結構美感又顯示出新型綠色竹材在當代建筑中的創新應用。 ▲編織面細部 ▲竹鋼節點 ▲竹鋼加固節點 ▲竹鋼收邊節點及鋼結構撐桿節點 注:此圖片和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